——K&P / 小編按:
籌畫許久的“本來旅圖2018 | 薩摩鹿兒島人文遊學”,由柯力老師、王曉東老師領隊,已於8月4日至11日順利、圓滿結束。小編隨後也會將精彩的遊記、行程及圖片、花絮等等一一整理、編輯,分享給大家。



——2018薩摩人文遊學之緣起 / 柯力
今春在東京,與多年老友、音樂家王桑(王曉東先生)約在有樂町,拜會友人。正行間,伊忽停步,扯我過街,原來此處店鋪即是“鹿兒島物產館”。一起逛完買好,於是聊起旅行種種,包括多年前的南九州薩摩之行見聞。
出身琵琶世家的王桑,與薩摩、鹿兒島也大有淵源,近三十年前留日研習音樂,即師從薩摩琵琶宗師。於是這些年的旅日學習、演出等等,各地均沒少走,尤其九州和南九州,熟悉得跟自己家門一般。
會完友人,回程的電車上,倆人繼續聊著,分享彼此不同視角的九州風物之種種。聊至興奮處,便說乾脆,聯手暑期裡,組個南九州薩摩鹿兒島的“私家人文遊學”吧。尤其今年,明治維新150周年,薩摩鹿兒島,這地方實在太值得,一走一看……。
——相關鏈接:王曉東 / 中國琵琶の世界
Day1 / 鹿兒島城山
本來旅圖團友們,期待許久的“薩摩鹿兒島-人文遊學季”8日7宿旅程,終於啟程啦。由於各自出發地及航班機票原因,全團15人,將分為三組抵達鹿兒島。最早的A組,由深圳出發,香港直飛鹿兒島的三口之家,最先抵達。B組的是乘坐東航,由浦東飛。最辛苦的四位是C組,先浦東飛佐賀空港,再轉新幹線,到達鹿兒島。
鹿兒島是座小巧的地方空港。一出關,便到處都能見到“明治維新150周年”及西鄉隆盛等卡通人物形象。出候機室,和香港飛來,先期抵達的一家三口匯合,見到這位最小、最可愛的小團友。鹿兒島空港的候機室外,就設有溫泉足浴。溫泉的出水口,由中間形如櫻島的火山口中,泊泊流出。好幾位團友還是第一次出國、第一次日本旅行,於是,大家便脫鞋紛紛“泡”起來。那麼,就乾脆推遲了一班機場大巴。
暑日正午,很貼心地在溫泉足浴旁設置有木架大冰磚,給旅客們降溫消暑。美女律師九月,居然還是第一次見這樣的大冰磚,開心得一米。拉開工作室同事們專門設計的條幅,就在這空港足浴溫泉前,留下第一張旅行團的合影。
空港巴士進城,直達JR鹿兒島中央站。步行近旁酒店,與提前東京飛鹿兒島協調安排,早已等候在大堂的日本特邀領隊、音樂家王曉東先生會合。
暑期旅遊旺季,再加今年為“明治150”紀念周年,又加上日本國內熱播的大河歷史劇《西鄉殿》的推動,薩摩鹿兒島旅遊頗是火熱。更不巧的是又遇上6月中“民宿法”出臺,酒店預訂更是緊俏,王老師好不易才為遊學團落實預訂,這間鹿兒島中央車站近旁,高見橋頭,徒步只需數分鐘的東急酒店。尤其貼心的是,之前公號文章“美食篇”中特意介紹過的鹿兒島美食名所“故鄉屋台村”,居然就在酒店大門旁。
協調安排好大家入住、休息,再和王老師一起,去中央站內迎候佐賀C組的四位團友。
專門設計、定制的本來旅圖限定版紀念品,T恤、徽章、帆布包等等,雖然微信上已經嗮過圖片,團友們一一拿到實物,還是驚喜連連。尤其是帆布包,微信圈裡討要的朋友就一大把。可惜訂制數量少了。為團友們準備的禮包中,還有細心的王老師為大家事先準備好的指宿旅遊明信片、郵票。這個明信片與上圖中的小筆記本的奧妙,就先賣個關子,後面再說吧。
黃昏時分,一起集合,巴士上城山。城山為市區最佳觀景處,錦江灣、櫻島以及鹿兒島市區都在眼前。本次旅程團友們的“接風宴”,也特意安排在鼎鼎大名的城山觀光酒店。薩摩美食、菜品就不一一細數了,看看開心的小美女就知道。城山酒店的接風宴席,酒水準備亦甚是豐富,尤其“薩摩本格焼酎”,大家逐一品鑒,開懷暢飲。
——薩摩鹿兒島的傳統技藝,首屈一指的便是“薩摩本格焼酎”。日文漢字“本格”,意即正宗。“焼酎”也即燒酒,“燒”即蒸餾之意。而“酎”(音Zhou),這個今天中國人不大使用、甚至已讀不准的漢字,其本意,即專指多次複釀的重釀之酒,所謂“酎之言醇也,謂重釀之酒也”。《說文解字》中亦載:酎,三重醇酒也。所以這個古漢字“酎”,在日本、在薩摩鹿兒島一直活著,且用來專指日本燒酒,也即“焼酎”。
在鹿兒島縣,有113個釀酒廠酒藏(酒庫),超過2000個以上的焼酎品牌,每一座酒藏都象徵著薩摩、鹿兒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焼酎王國”。由於鹿兒島盛產紅薯,尤以“本格芋焼酎”最具典型性與象徵性。
“薩摩焼酎”的原產地標誌以鹿兒島傳統酒壺"黑千代香"為創意,設計而來。這也是在國際上與“波爾多”葡萄酒、“香檳”及“蘇格蘭威士卡”等世界名酒齊名,並獲得WTO國際認可的原產地標誌。
夜色的城山展望臺上,眺望鹿兒島這南國之城,有美景如斯。涼風習習,盤桓良久。
閒步間,偶遇這一座“林芙美子文學碑”。碑上所銘詩歌,只能憑漢字,猜個大概。石刻詩碑左下基座上,暗夜靜觀,鑲嵌有一朵小小的金屬雕塑。好奇俯身細辨,原是一朵蒲公英的小巧雕塑,只巴掌大。煞是別致,引給眾人看。
於此景觀名勝之處立詩碑者,想來應非閑輩。好事搜搜:林芙美子(はやし ふみこ,1903-1951),生於山口縣下關,日本著名女文學家,刊有全集23卷。1928年發表第一部自傳體長篇小說《放浪記》,一舉成名,揚名文壇。1932年,赴歐旅行,途經上海會見魯迅。翌年由於為日共《赤旗報》捐款被拘捕。
二戰中,作為軍方“筆部隊”惟一女作家,曾三次前往中國大陸與東南亞陣中採訪,並成為參加日軍佔領漢口入城式唯一日本女性,寫有《戰線》、《北岸部隊》等作品。戰後,有《暴風雪》、《雨》、《晚菊》等多部反戰作品發表。於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浮雲》發表後次年去世,享年僅48歲。
詩碑上的這首手書的詩歌,頗是令人好奇。回上海後,特請工作室留日的同事給翻譯了下。附錄於此:
風も吹くなり
雲も光るなり
生きてゐる幸福は
波間の鴎のごとく
漂渺とただよい
生きてゐる幸福は
あなたも知ってゐる
私も知ってゐる
花のいのちはみじかくて
苦しきことのみ多かれど
風も吹くなり
雲も光るなり
風吹過
雲,也閃著光
生之幸福
如波間的海鷗
漂渺,徘徊
生之幸福
你也知道
我也知道
花之生命,刹那而已
而悲苦,卻是綿長
風吹過
雲,仍閃著光
這詩讀來,有哀傷,亦有坦然。令人想起句南唐後主詞。李煜說: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亦是哀傷、坦然,有悲憫之後的大欣喜。那朵小巧的蒲公英雕塑,也就是這樣意思吧。
順便分享,鹿兒島的櫻島古里町,為其母故鄉,也是林芙美子幼年漂泊生活過的一個地方。那麼這座芙美子詩碑,矗立在這城山之上,可遠望大海與櫻島,也就其來有自了。
城山觀光酒店不僅僅是間酒店而已,在地的人文歷史、傳統工藝等等均多有展示。帶團友們順便旅遊紀念品展廳邊走邊逛,正好看著實物,將薩摩燒(陶瓷)的“黑薩摩、白薩摩”以及車料玻璃“薩摩切子”等等,一一講解、分享給大家。
下山,返回鹿兒島中央站,巴士停北廣場。小小的北廣場旁,恰好一座“薩摩切子”紀念塔。絢麗明亮,璀璨在暗夜之中。旅途第一日。晚安,鹿兒島。
Day2 / 加治屋町到櫻島
第二日,窗外,晨曦裡的鹿兒島中央站。おはよう!かごしま。
東急酒店所在高見橋西堍,橋下即是甲突川。河川東岸,便是維新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加治屋町”。昨晚步回酒店,路上與團友們玩笑:若有想吃蟲蟲的鳥兒,就起個大早,帶著大家一起去“歷史漫步”,瞭解、瞭解“明治維新”吧。六點半準時下樓,大堂裡,十幾位老少團友幾乎“全勤”。眾人互致問候,相對一笑,出門。
清晨的大街,清寂得幾無人。橋頭對面遠望,“維新三傑”之一,大久保利通的紀念銅像正站在晨光裡。
高見橋兩側的護欄,即是主題雕塑“母親與孩子們群像”,且獨具匠心地隔路遙望,分置開去。南側,為獨坐眺望的一位母親,北側,則是一大群戲水玩耍、健身練武的孩童們。被譽為“日本斯巴達”的古代薩摩武士,其兒童、少年時期有著非常獨特的“鄉中教育”體系,若對此有幾分瞭解,這橋上的主題群雕,則能看出背後更多的意義與內涵。
大久保利通銅像前。大久保利通(1830-1878),幼名正助,號甲東,後改名利通。薩摩藩士,明治重要元勳、“維新三傑”之一,施政鐵腕,任內務卿期間,創建明治政府行政組織系統,全力推行“殖產興業、文明開化”政策,號稱“東洋俾斯麥”。明治十一年(1878)5月,遇政敵征韓党士族刺殺身亡。
銅像對面的甲突川河畔公園,也稱“維新歷史步道”。這圓形小廣場,即是轟轟烈烈的幕末明治歷史的開端,由“薩英戰爭”而始。
1863年8月,因“生麥事件”(橫濱郊外生麥村,因洋人沖闖大名隊列,遭薩摩武士砍殺)引發薩英戰爭,英國艦隊圍攻、炮擊鹿兒島,薩摩藩被重創。此一事件,亦是薩摩藩由“攘夷”而“開國”立場轉換的樞紐事件。
薩英戰爭的次年,雖仍為幕府鎖國時期,薩摩藩即私下組織、冒險出海,“偷渡”派遣19位青年精英武士,前往敵國英國留學。鹿兒島中央站前廣場上,一組高大的雕塑群像紀念碑“青年薩摩群像”,即是此事件的寫照。這群薩摩藩青年武士,作為日本近代“放眼看世界”的文明開化先驅,在後來的明治維新這一大變革中,都各自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其中就包括五代友厚、富山義成、森有禮等人。
五代友厚(1836-1885),薩摩藩士,明治政治家、外交家與企業家。後棄政從商,創辦大阪商會及大阪證券交易所。森有禮(1847-1889),明治外交官、啟蒙思想家和教育家。曾任駐英、美公使及中國公使。後任文部大臣,創立日本近代教育體系,籌建帝國大學(今東京大學)。
圓形小廣場的周邊,設有詳盡的歷史資料看板,逐一講解給大家聽。廣場地面,用五色馬賽克在世界地圖上,精細、詳盡地一一標注,從“約翰萬次郎、佩里黒船來航、薩英之戰”到“薩摩留英學生、岩倉使節團”五條跨洋歷史路線圖。這個東方古老封閉的島國,就是如此這般一步步打開國門,匯入大歷史的洪流之中。
團友中亦有幾位設計師同行,如此這般的人文歷史內涵價值,用心細緻的城市公共景觀企劃與設計,頗值得分享與大家。這片並不宏大的歷史公園步道,隨處可見“明治150”的標識街旗,傳播與推廣。包括這些很簡單也低成本,卻有趣、交互的專設旅客留影看板。
加治屋町,這個薩摩藩下層武士聚居的城下町、小街區,或許可算半個日本近代歷史名人堂了。于此地出生、成長的歷史、文化名人,譬如西鄉隆盛、西鄉從道兄弟,大久保利通,東鄉平八郎(日本海軍“軍神”、元帥、日俄海戰司令長官)、山本權兵衛(伯爵、海軍大將、日本海軍之父)、大山岩(陸軍元帥、公爵,日本陸軍創建者之一,日俄戰爭時滿洲軍總司令)、牛島滿(太平洋戰爭沖繩守軍司令長官,戰敗切腹)等等。隨便一個個地數下來,皆是如雷貫耳。
這組地面休息凳,提醒給大家看,凳面上,即是介紹培育薩摩藩士子弟,諸如西鄉、大久保等人的獨特“鄉中教育”模式紀念、講解看板。仔細看看圖中的“日課表”,由朝6時排至晚8時,頗讓人咂舌。
南九州“薩摩鹿兒島”這個偏遠的藩國、這片土地之於日本近代史,大致相當於嶺南、江南之於中國近代史,影響與推動力巨大。身為無可救藥的人文歷史控,雜書、閒書一類讀得多了,所謂萬卷書,必得有萬裡路,方可消解。這或許也是如此吸引我,2012年前來此行走,獨步這片土地,走走看看的緣由吧。
六年前的旅行,也就成了今日可以與一群故友新朋、同好遊學團友,一起來“發現-感悟-分享”的緣起與緣分。
邊走邊看、邊分享,眾人一路緩步過高麗橋。迎面公園,有不少新設的彩色戶外大看板,依然是薩摩、明治歷史人文主題,為六年前所未見,應是新近為“明治150”紀念新設。尤其這面巨大的雙面柱體戶外裝置,左右兩側,分別為西鄉、大久保二位“無二の友”,頗是意味深長。如看板中文案,“哪怕有時死黨成為敵人”。
西鄉與大久保,這二位明治元勳,由從少年時青梅竹馬“發小”,到明治鼎革的“同道、死黨、元勳”,再到“政敵”,再到各為“叛賊、政府元首”的經歷與流變,個中淵源、情由之種種,若細究細讀,真是讓人感慨萬千。把這講“無二の友、死黨變敵人”的故事,儘量簡明地講給團友們聽。這故事之中,無論人性還是歷史洪流,實在太厚太深。若好事者,推薦上網自搜正熱播的大河劇《西鄉殿》吧。
不覺間,已徒步漫遊近兩小時。於是團友們一起在此,左右兩側角度,分別與西鄉、大久保二位“無二の友”合影留念,返回酒店早餐。
一大早餓著肚子,徒步歷史近兩小時,回到酒店,餐廳豐盛的早餐正好是享受與補償。餐後小憩,整隊齊往JR鹿兒島中央站。站前廣場,再留下這第一幅的遊學團全員集體照紀念。
明日,游程計畫即是團友們期盼重點之一的“百年肥薩線觀光鐵道”之旅。那麼須先到JR Office,憑預訂券、護照辦理專為外國遊客發行的“JR旅行周遊卡”。如圖,15人的“JR旅行周遊卡”,再明日每人4程的觀光列車“指定席”預約,一算,共60張車票。誇張吧?
暑期旅遊旺季,居然連最難預訂的“SL人吉”蒸汽機車都全部成功預約指定席,開心。私底下與王老師感歎,帶團做導遊、做領隊,呵呵真心不容易。好在JR Office視窗小妹的耐心、服務一流,足足忙活一小時。和王老師等候在車站辦票,團友們就先行去早上剛路過的、甲突川旁“維新ふるさと館(維新故鄉紀念館)”參觀。
——紀念館裡的“升平丸”模型,薩摩藩所造“日本最初的洋式軍艦”。黑色“丸十字紋”那面旗幡,便是島津家的家紋。徽章家紋圖案中的“十字紋”,在視覺識別中,尋得見與西洋文明的關聯與淵源。品牌設計師的“職業病”,順便吐個槽:日本知名大手企業,“島津製作所”的品牌LOGO,即源自這古代的薩摩島津家紋,由黑換為紅色而已。
“日本最初的國旗”。如圖中,船上懸掛的黑色“丸十字紋”旗幡旁並列的、紅白“日之丸”旗,便是由薩摩島津家開創、由這條“升平丸”而始。
江戶幕末,日本國門漸開,西洋諸國船艦往來漸密。而古代日本,只知有“藩國”而不知有“國家”,那麼,海上船隻,幾十、上百種各家大名的各色各色家紋旗幡。洋大人們跑過來一看,今天的話講,哇塞泥馬貴圈真亂!一下懵逼。為應對此亂局,由風氣之先的島津家首議,將日本自古即有的紅白“日之丸”紋章,特別作為“國旗”意義的標識旗幡,於航海中,由條“升平丸”首先使用,來個雙品牌標注。再而後,由此演變為正式的現代國旗。
——1863年8月,這場海灣小戰役”薩英戰爭”,卻影響日本歷史、東亞包括中國歷史,均甚為深遠。這也是我這種無可救藥的人文歷史控,對這場冷門得絕大多數國人一無所知的蕞爾小國的蕞爾小戰,如此感興趣,以至於起念實地旅行的原因。
薩英戰爭中兩軍炮彈的實物陳列。左為英國艦隊,右為薩摩炮臺。蠻詳盡的技術、性能說明看板,頗值細看。西鄉隆盛手書墨蹟,“敬天愛人”,亦是其座右銘與哲學思想。影響後人無數,包括創辦京瓷KYOCERA、KDDI電信的日本著名大企業家稻盛和夫。
“維新ふるさと館”中,也多了很多六年前未見的新展示與陳設。譬如這塊身高178cm的“薩摩武士多大漢!為什麼呢?”看板,就甚為有趣,大致翻譯一下:
幕末維新時期的日本人男性,其平均身高約156cm,但薩摩武士的體格與身高幾乎與現代人相當。其原因,則頗有些意味深長。在江戶時代,有法令禁止肉食(天皇及將軍都曾頒佈過“肉食禁止令”),而薩摩藩,由於與琉球王國(今沖繩;琉球國即為薩摩藩所掌控、吞併)往來頻密,中國大陸的多彩的肉食文化也傳入、影響薩摩。這就是為何薩摩武士的體格、身高與其它地區有差異的原因。
紀念館中還有關於維新歷史的專設演出廳,多媒體、模型、人偶的綜合演出,雖只半小時,但也可對幕末維新的歷史有個生動的瞭解。非常值得推薦。而且很貼心,比六年前多了專設的中文語音耳機座位區。
紀念館出來,已近正午。大家一起體驗百年歷史的地面軌道電車,往天文館通商店街,觀光購物,自由午餐。
——如果對歷史有些瞭解與興趣,這座城市,會逛出更多的一些意思。當然,人家自己也尊重。街角道邊,如走得仔細,能看見如此這般的一座座編碼的人文歷史旅遊“時標”。譬如天文館通商店街路邊這座,“時標5-1779(天文8年)——重豪,薩摩藩近代科技的奠基”,歷史人物的銅像,再加上專設的看板亭,簡明扼要的日文英文中文簡介文本紹等等。
看板上部兩隻眼鏡孔,湊上去,有畫面、聲音可看可聽。下面重複的兩隻孔,當然就是為孩子們的專門設置的了。很細緻、很貼心的企劃與設計。
島津重豪(1745-1833),島津家25代當主、薩摩藩第八代藩主。以酷愛蘭學而聞名。任藩主期間,在薩摩設立藩校、造士館、演武館、明時館(天文館)和醫學館,對曆法學、天文學及醫學均有貢獻。這也是今日的商業區“天文館”的由來。“蘭學”之蘭,荷蘭之意。幕末時代,以“蘭學”代指西洋之術及文明,與來自中國的“漢學”相對。
大家分散,自由活動。就帶著我家小姐姐,去尋之前攻略過的,創始於1932年的天文館通名物,“冰白熊”本鋪。結果被這排隊長龍的大場面,嚇了一大跳。時間不允許,就近尋到這家“蜂樂饅頭”店。暑熱,就簡單地大號的煉乳刨冰、點心再加烏龍茶,權作午餐吧。曬曬帳單,看看物價,兩人共700日元。
到點集合,離開天文館通,軌道電車往海邊港口。八月,午後的陽光甚猛烈,就乾脆調整一下原計劃,和7歲小團友一起,大家都去水族館逛逛吧。穿過碼頭,還未到水族館,便有驚喜。館外露天的海豚表演。而且,這海豚表演的水道,與港口海灣並非隔離。擠進人群裡圍觀,也與團友們感歎這海洋生態與海水的清澈。
這座鹿兒島水族館,其實也是第一次來。前些年的旅行,帶孩子們走過沖繩、大阪、伊勢鳥羽等等日本各地,大大小小的水族館,都非常有品質。即便成人、老人也都可以逛得很開心。這座水族館並不算大、也不算新,但建築空間、規劃布展等等均足見匠心。旅遊紀念品的企劃與設計亦很有意思、頗可圈點。順手挑幾張有趣的圖片吧。
這群白板用小磁釘,就看得令人微笑起來。去過福建、品過閩菜的,大概都能認識,“土筍凍”,也名“塗筍凍”,海中沙蟲也。明代周亮工,福建按察使任上所撰《閩小記》,載“予在閩常食土筍凍,味甚鮮異,但聞生於海濱,形似蚯蚓,即沙巽也”。
福建民間又有傳說,“塗筍凍”這道菜,其發明人乃延平郡王鄭成功。這傳說多半演義而已,但鄭成功的出生地,倒的確就在近旁,北九洲長崎縣的平戶,大航海時代的一座海港小城。2012年九州旅行,特意由長崎,翻山越嶺地去拜望過。另一個大故事了,有暇另述吧。
圖中的各種海魚模型甚生動。拿手裡,翻過來一看,居然明信片。只是不曉得日本的郵局,是否能實寄了。
順便就把昨日賣的“關子”,給揭一個謎底吧:日本旅行,各地各處景點,包括大多數有意思的車站,均會很細緻、暖心地備有專設的旅遊紀念圖章。
旅人們,若旅途中備上一個小筆記本,一路留心尋覓,敲下來,亦會是一個有趣也有意思的,自己送給自己的,一本不可複製的《旅圖筆記》。
篤悠悠地逛完水族館,返回港口碼頭。夕陽漸漸西下,正好渡海,往櫻島。船上遠望,櫻島火山藏在雲中。
登上櫻島,海風習習,頗是悠涼。大家一起,悠然漫步,徒步到錦江灣的櫻島海濱公園。
大海對面,夕陽照耀下的鹿兒島城,一片溫潤。海濱公園設有長長的足湯溫泉,眾人一邊感歎美景,一邊齊齊地坐下來。與多年遊覽此地時一模一樣,幾隻可愛的貓咪,馬上溜出來陪伴。瀕海鄰火山地泡著溫泉,再回望,櫻島火山口,正噴發得濃煙滾滾。慨歎之余問大家,應是生平第一次,與一座噴發中的活火山,如此近距離的相伴啦吧?眾人思之,亦是紛紛歎息,皆曰然。尤其同行同座的幾位老年團友,或許便是一生一次的“一期一會”吧。
這山海之間、火山落日的美景奇景,夕陽西下,悠然的海風與溫暖的足浴,這種愜意,這份靜享,令人捨不得它結束。天色漸暮,還是得起身。微有硫磺味道的海風中,櫻島火山噴發濃煙前,留下這張,眾人皆赤足而立的旅途合影。
返碼頭,再渡海回城。路上掏出手機,這遊學旅程的第二日,從清晨到此刻黃昏,居然已徒步超過2.4萬步。
碼頭正登船,一輪落日如丸,如此溫暖地與天與地鑲嵌成一線,恰是由日而晝的刹那之間。於是天地山川與島嶼城池,皆被這輪落日渲染出、驚詫出由橘而紫的神奇變幻,揮灑得彩霞漫天。
Graphic Editing:株式會社 K&P / K&P Tokyo
Release:2018-08



——2018薩摩人文遊學之緣起 / 柯力
今春在東京,與多年老友、音樂家王桑(王曉東先生)約在有樂町,拜會友人。正行間,伊忽停步,扯我過街,原來此處店鋪即是“鹿兒島物產館”。一起逛完買好,於是聊起旅行種種,包括多年前的南九州薩摩之行見聞。
出身琵琶世家的王桑,與薩摩、鹿兒島也大有淵源,近三十年前留日研習音樂,即師從薩摩琵琶宗師。於是這些年的旅日學習、演出等等,各地均沒少走,尤其九州和南九州,熟悉得跟自己家門一般。
會完友人,回程的電車上,倆人繼續聊著,分享彼此不同視角的九州風物之種種。聊至興奮處,便說乾脆,聯手暑期裡,組個南九州薩摩鹿兒島的“私家人文遊學”吧。尤其今年,明治維新150周年,薩摩鹿兒島,這地方實在太值得,一走一看……。
——相關鏈接:王曉東 / 中國琵琶の世界
Day1 / 鹿兒島城山
本來旅圖團友們,期待許久的“薩摩鹿兒島-人文遊學季”8日7宿旅程,終於啟程啦。由於各自出發地及航班機票原因,全團15人,將分為三組抵達鹿兒島。最早的A組,由深圳出發,香港直飛鹿兒島的三口之家,最先抵達。B組的是乘坐東航,由浦東飛。最辛苦的四位是C組,先浦東飛佐賀空港,再轉新幹線,到達鹿兒島。
鹿兒島是座小巧的地方空港。一出關,便到處都能見到“明治維新150周年”及西鄉隆盛等卡通人物形象。出候機室,和香港飛來,先期抵達的一家三口匯合,見到這位最小、最可愛的小團友。鹿兒島空港的候機室外,就設有溫泉足浴。溫泉的出水口,由中間形如櫻島的火山口中,泊泊流出。好幾位團友還是第一次出國、第一次日本旅行,於是,大家便脫鞋紛紛“泡”起來。那麼,就乾脆推遲了一班機場大巴。
暑日正午,很貼心地在溫泉足浴旁設置有木架大冰磚,給旅客們降溫消暑。美女律師九月,居然還是第一次見這樣的大冰磚,開心得一米。拉開工作室同事們專門設計的條幅,就在這空港足浴溫泉前,留下第一張旅行團的合影。
空港巴士進城,直達JR鹿兒島中央站。步行近旁酒店,與提前東京飛鹿兒島協調安排,早已等候在大堂的日本特邀領隊、音樂家王曉東先生會合。
暑期旅遊旺季,再加今年為“明治150”紀念周年,又加上日本國內熱播的大河歷史劇《西鄉殿》的推動,薩摩鹿兒島旅遊頗是火熱。更不巧的是又遇上6月中“民宿法”出臺,酒店預訂更是緊俏,王老師好不易才為遊學團落實預訂,這間鹿兒島中央車站近旁,高見橋頭,徒步只需數分鐘的東急酒店。尤其貼心的是,之前公號文章“美食篇”中特意介紹過的鹿兒島美食名所“故鄉屋台村”,居然就在酒店大門旁。
協調安排好大家入住、休息,再和王老師一起,去中央站內迎候佐賀C組的四位團友。
專門設計、定制的本來旅圖限定版紀念品,T恤、徽章、帆布包等等,雖然微信上已經嗮過圖片,團友們一一拿到實物,還是驚喜連連。尤其是帆布包,微信圈裡討要的朋友就一大把。可惜訂制數量少了。為團友們準備的禮包中,還有細心的王老師為大家事先準備好的指宿旅遊明信片、郵票。這個明信片與上圖中的小筆記本的奧妙,就先賣個關子,後面再說吧。
黃昏時分,一起集合,巴士上城山。城山為市區最佳觀景處,錦江灣、櫻島以及鹿兒島市區都在眼前。本次旅程團友們的“接風宴”,也特意安排在鼎鼎大名的城山觀光酒店。薩摩美食、菜品就不一一細數了,看看開心的小美女就知道。城山酒店的接風宴席,酒水準備亦甚是豐富,尤其“薩摩本格焼酎”,大家逐一品鑒,開懷暢飲。
——薩摩鹿兒島的傳統技藝,首屈一指的便是“薩摩本格焼酎”。日文漢字“本格”,意即正宗。“焼酎”也即燒酒,“燒”即蒸餾之意。而“酎”(音Zhou),這個今天中國人不大使用、甚至已讀不准的漢字,其本意,即專指多次複釀的重釀之酒,所謂“酎之言醇也,謂重釀之酒也”。《說文解字》中亦載:酎,三重醇酒也。所以這個古漢字“酎”,在日本、在薩摩鹿兒島一直活著,且用來專指日本燒酒,也即“焼酎”。
在鹿兒島縣,有113個釀酒廠酒藏(酒庫),超過2000個以上的焼酎品牌,每一座酒藏都象徵著薩摩、鹿兒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焼酎王國”。由於鹿兒島盛產紅薯,尤以“本格芋焼酎”最具典型性與象徵性。
“薩摩焼酎”的原產地標誌以鹿兒島傳統酒壺"黑千代香"為創意,設計而來。這也是在國際上與“波爾多”葡萄酒、“香檳”及“蘇格蘭威士卡”等世界名酒齊名,並獲得WTO國際認可的原產地標誌。
夜色的城山展望臺上,眺望鹿兒島這南國之城,有美景如斯。涼風習習,盤桓良久。
閒步間,偶遇這一座“林芙美子文學碑”。碑上所銘詩歌,只能憑漢字,猜個大概。石刻詩碑左下基座上,暗夜靜觀,鑲嵌有一朵小小的金屬雕塑。好奇俯身細辨,原是一朵蒲公英的小巧雕塑,只巴掌大。煞是別致,引給眾人看。
於此景觀名勝之處立詩碑者,想來應非閑輩。好事搜搜:林芙美子(はやし ふみこ,1903-1951),生於山口縣下關,日本著名女文學家,刊有全集23卷。1928年發表第一部自傳體長篇小說《放浪記》,一舉成名,揚名文壇。1932年,赴歐旅行,途經上海會見魯迅。翌年由於為日共《赤旗報》捐款被拘捕。
二戰中,作為軍方“筆部隊”惟一女作家,曾三次前往中國大陸與東南亞陣中採訪,並成為參加日軍佔領漢口入城式唯一日本女性,寫有《戰線》、《北岸部隊》等作品。戰後,有《暴風雪》、《雨》、《晚菊》等多部反戰作品發表。於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浮雲》發表後次年去世,享年僅48歲。
詩碑上的這首手書的詩歌,頗是令人好奇。回上海後,特請工作室留日的同事給翻譯了下。附錄於此:
風も吹くなり
雲も光るなり
生きてゐる幸福は
波間の鴎のごとく
漂渺とただよい
生きてゐる幸福は
あなたも知ってゐる
私も知ってゐる
花のいのちはみじかくて
苦しきことのみ多かれど
風も吹くなり
雲も光るなり
風吹過
雲,也閃著光
生之幸福
如波間的海鷗
漂渺,徘徊
生之幸福
你也知道
我也知道
花之生命,刹那而已
而悲苦,卻是綿長
風吹過
雲,仍閃著光
這詩讀來,有哀傷,亦有坦然。令人想起句南唐後主詞。李煜說: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亦是哀傷、坦然,有悲憫之後的大欣喜。那朵小巧的蒲公英雕塑,也就是這樣意思吧。
順便分享,鹿兒島的櫻島古里町,為其母故鄉,也是林芙美子幼年漂泊生活過的一個地方。那麼這座芙美子詩碑,矗立在這城山之上,可遠望大海與櫻島,也就其來有自了。
城山觀光酒店不僅僅是間酒店而已,在地的人文歷史、傳統工藝等等均多有展示。帶團友們順便旅遊紀念品展廳邊走邊逛,正好看著實物,將薩摩燒(陶瓷)的“黑薩摩、白薩摩”以及車料玻璃“薩摩切子”等等,一一講解、分享給大家。
下山,返回鹿兒島中央站,巴士停北廣場。小小的北廣場旁,恰好一座“薩摩切子”紀念塔。絢麗明亮,璀璨在暗夜之中。旅途第一日。晚安,鹿兒島。
Day2 / 加治屋町到櫻島
第二日,窗外,晨曦裡的鹿兒島中央站。おはよう!かごしま。
東急酒店所在高見橋西堍,橋下即是甲突川。河川東岸,便是維新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加治屋町”。昨晚步回酒店,路上與團友們玩笑:若有想吃蟲蟲的鳥兒,就起個大早,帶著大家一起去“歷史漫步”,瞭解、瞭解“明治維新”吧。六點半準時下樓,大堂裡,十幾位老少團友幾乎“全勤”。眾人互致問候,相對一笑,出門。
清晨的大街,清寂得幾無人。橋頭對面遠望,“維新三傑”之一,大久保利通的紀念銅像正站在晨光裡。
高見橋兩側的護欄,即是主題雕塑“母親與孩子們群像”,且獨具匠心地隔路遙望,分置開去。南側,為獨坐眺望的一位母親,北側,則是一大群戲水玩耍、健身練武的孩童們。被譽為“日本斯巴達”的古代薩摩武士,其兒童、少年時期有著非常獨特的“鄉中教育”體系,若對此有幾分瞭解,這橋上的主題群雕,則能看出背後更多的意義與內涵。
大久保利通銅像前。大久保利通(1830-1878),幼名正助,號甲東,後改名利通。薩摩藩士,明治重要元勳、“維新三傑”之一,施政鐵腕,任內務卿期間,創建明治政府行政組織系統,全力推行“殖產興業、文明開化”政策,號稱“東洋俾斯麥”。明治十一年(1878)5月,遇政敵征韓党士族刺殺身亡。
銅像對面的甲突川河畔公園,也稱“維新歷史步道”。這圓形小廣場,即是轟轟烈烈的幕末明治歷史的開端,由“薩英戰爭”而始。
1863年8月,因“生麥事件”(橫濱郊外生麥村,因洋人沖闖大名隊列,遭薩摩武士砍殺)引發薩英戰爭,英國艦隊圍攻、炮擊鹿兒島,薩摩藩被重創。此一事件,亦是薩摩藩由“攘夷”而“開國”立場轉換的樞紐事件。
薩英戰爭的次年,雖仍為幕府鎖國時期,薩摩藩即私下組織、冒險出海,“偷渡”派遣19位青年精英武士,前往敵國英國留學。鹿兒島中央站前廣場上,一組高大的雕塑群像紀念碑“青年薩摩群像”,即是此事件的寫照。這群薩摩藩青年武士,作為日本近代“放眼看世界”的文明開化先驅,在後來的明治維新這一大變革中,都各自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其中就包括五代友厚、富山義成、森有禮等人。
五代友厚(1836-1885),薩摩藩士,明治政治家、外交家與企業家。後棄政從商,創辦大阪商會及大阪證券交易所。森有禮(1847-1889),明治外交官、啟蒙思想家和教育家。曾任駐英、美公使及中國公使。後任文部大臣,創立日本近代教育體系,籌建帝國大學(今東京大學)。
圓形小廣場的周邊,設有詳盡的歷史資料看板,逐一講解給大家聽。廣場地面,用五色馬賽克在世界地圖上,精細、詳盡地一一標注,從“約翰萬次郎、佩里黒船來航、薩英之戰”到“薩摩留英學生、岩倉使節團”五條跨洋歷史路線圖。這個東方古老封閉的島國,就是如此這般一步步打開國門,匯入大歷史的洪流之中。
團友中亦有幾位設計師同行,如此這般的人文歷史內涵價值,用心細緻的城市公共景觀企劃與設計,頗值得分享與大家。這片並不宏大的歷史公園步道,隨處可見“明治150”的標識街旗,傳播與推廣。包括這些很簡單也低成本,卻有趣、交互的專設旅客留影看板。
加治屋町,這個薩摩藩下層武士聚居的城下町、小街區,或許可算半個日本近代歷史名人堂了。于此地出生、成長的歷史、文化名人,譬如西鄉隆盛、西鄉從道兄弟,大久保利通,東鄉平八郎(日本海軍“軍神”、元帥、日俄海戰司令長官)、山本權兵衛(伯爵、海軍大將、日本海軍之父)、大山岩(陸軍元帥、公爵,日本陸軍創建者之一,日俄戰爭時滿洲軍總司令)、牛島滿(太平洋戰爭沖繩守軍司令長官,戰敗切腹)等等。隨便一個個地數下來,皆是如雷貫耳。
這組地面休息凳,提醒給大家看,凳面上,即是介紹培育薩摩藩士子弟,諸如西鄉、大久保等人的獨特“鄉中教育”模式紀念、講解看板。仔細看看圖中的“日課表”,由朝6時排至晚8時,頗讓人咂舌。
南九州“薩摩鹿兒島”這個偏遠的藩國、這片土地之於日本近代史,大致相當於嶺南、江南之於中國近代史,影響與推動力巨大。身為無可救藥的人文歷史控,雜書、閒書一類讀得多了,所謂萬卷書,必得有萬裡路,方可消解。這或許也是如此吸引我,2012年前來此行走,獨步這片土地,走走看看的緣由吧。
六年前的旅行,也就成了今日可以與一群故友新朋、同好遊學團友,一起來“發現-感悟-分享”的緣起與緣分。
邊走邊看、邊分享,眾人一路緩步過高麗橋。迎面公園,有不少新設的彩色戶外大看板,依然是薩摩、明治歷史人文主題,為六年前所未見,應是新近為“明治150”紀念新設。尤其這面巨大的雙面柱體戶外裝置,左右兩側,分別為西鄉、大久保二位“無二の友”,頗是意味深長。如看板中文案,“哪怕有時死黨成為敵人”。
西鄉與大久保,這二位明治元勳,由從少年時青梅竹馬“發小”,到明治鼎革的“同道、死黨、元勳”,再到“政敵”,再到各為“叛賊、政府元首”的經歷與流變,個中淵源、情由之種種,若細究細讀,真是讓人感慨萬千。把這講“無二の友、死黨變敵人”的故事,儘量簡明地講給團友們聽。這故事之中,無論人性還是歷史洪流,實在太厚太深。若好事者,推薦上網自搜正熱播的大河劇《西鄉殿》吧。
不覺間,已徒步漫遊近兩小時。於是團友們一起在此,左右兩側角度,分別與西鄉、大久保二位“無二の友”合影留念,返回酒店早餐。
一大早餓著肚子,徒步歷史近兩小時,回到酒店,餐廳豐盛的早餐正好是享受與補償。餐後小憩,整隊齊往JR鹿兒島中央站。站前廣場,再留下這第一幅的遊學團全員集體照紀念。
明日,游程計畫即是團友們期盼重點之一的“百年肥薩線觀光鐵道”之旅。那麼須先到JR Office,憑預訂券、護照辦理專為外國遊客發行的“JR旅行周遊卡”。如圖,15人的“JR旅行周遊卡”,再明日每人4程的觀光列車“指定席”預約,一算,共60張車票。誇張吧?
暑期旅遊旺季,居然連最難預訂的“SL人吉”蒸汽機車都全部成功預約指定席,開心。私底下與王老師感歎,帶團做導遊、做領隊,呵呵真心不容易。好在JR Office視窗小妹的耐心、服務一流,足足忙活一小時。和王老師等候在車站辦票,團友們就先行去早上剛路過的、甲突川旁“維新ふるさと館(維新故鄉紀念館)”參觀。
——紀念館裡的“升平丸”模型,薩摩藩所造“日本最初的洋式軍艦”。黑色“丸十字紋”那面旗幡,便是島津家的家紋。徽章家紋圖案中的“十字紋”,在視覺識別中,尋得見與西洋文明的關聯與淵源。品牌設計師的“職業病”,順便吐個槽:日本知名大手企業,“島津製作所”的品牌LOGO,即源自這古代的薩摩島津家紋,由黑換為紅色而已。
“日本最初的國旗”。如圖中,船上懸掛的黑色“丸十字紋”旗幡旁並列的、紅白“日之丸”旗,便是由薩摩島津家開創、由這條“升平丸”而始。
江戶幕末,日本國門漸開,西洋諸國船艦往來漸密。而古代日本,只知有“藩國”而不知有“國家”,那麼,海上船隻,幾十、上百種各家大名的各色各色家紋旗幡。洋大人們跑過來一看,今天的話講,哇塞泥馬貴圈真亂!一下懵逼。為應對此亂局,由風氣之先的島津家首議,將日本自古即有的紅白“日之丸”紋章,特別作為“國旗”意義的標識旗幡,於航海中,由條“升平丸”首先使用,來個雙品牌標注。再而後,由此演變為正式的現代國旗。
——1863年8月,這場海灣小戰役”薩英戰爭”,卻影響日本歷史、東亞包括中國歷史,均甚為深遠。這也是我這種無可救藥的人文歷史控,對這場冷門得絕大多數國人一無所知的蕞爾小國的蕞爾小戰,如此感興趣,以至於起念實地旅行的原因。
薩英戰爭中兩軍炮彈的實物陳列。左為英國艦隊,右為薩摩炮臺。蠻詳盡的技術、性能說明看板,頗值細看。西鄉隆盛手書墨蹟,“敬天愛人”,亦是其座右銘與哲學思想。影響後人無數,包括創辦京瓷KYOCERA、KDDI電信的日本著名大企業家稻盛和夫。
“維新ふるさと館”中,也多了很多六年前未見的新展示與陳設。譬如這塊身高178cm的“薩摩武士多大漢!為什麼呢?”看板,就甚為有趣,大致翻譯一下:
幕末維新時期的日本人男性,其平均身高約156cm,但薩摩武士的體格與身高幾乎與現代人相當。其原因,則頗有些意味深長。在江戶時代,有法令禁止肉食(天皇及將軍都曾頒佈過“肉食禁止令”),而薩摩藩,由於與琉球王國(今沖繩;琉球國即為薩摩藩所掌控、吞併)往來頻密,中國大陸的多彩的肉食文化也傳入、影響薩摩。這就是為何薩摩武士的體格、身高與其它地區有差異的原因。
紀念館中還有關於維新歷史的專設演出廳,多媒體、模型、人偶的綜合演出,雖只半小時,但也可對幕末維新的歷史有個生動的瞭解。非常值得推薦。而且很貼心,比六年前多了專設的中文語音耳機座位區。
紀念館出來,已近正午。大家一起體驗百年歷史的地面軌道電車,往天文館通商店街,觀光購物,自由午餐。
——如果對歷史有些瞭解與興趣,這座城市,會逛出更多的一些意思。當然,人家自己也尊重。街角道邊,如走得仔細,能看見如此這般的一座座編碼的人文歷史旅遊“時標”。譬如天文館通商店街路邊這座,“時標5-1779(天文8年)——重豪,薩摩藩近代科技的奠基”,歷史人物的銅像,再加上專設的看板亭,簡明扼要的日文英文中文簡介文本紹等等。
看板上部兩隻眼鏡孔,湊上去,有畫面、聲音可看可聽。下面重複的兩隻孔,當然就是為孩子們的專門設置的了。很細緻、很貼心的企劃與設計。
島津重豪(1745-1833),島津家25代當主、薩摩藩第八代藩主。以酷愛蘭學而聞名。任藩主期間,在薩摩設立藩校、造士館、演武館、明時館(天文館)和醫學館,對曆法學、天文學及醫學均有貢獻。這也是今日的商業區“天文館”的由來。“蘭學”之蘭,荷蘭之意。幕末時代,以“蘭學”代指西洋之術及文明,與來自中國的“漢學”相對。
大家分散,自由活動。就帶著我家小姐姐,去尋之前攻略過的,創始於1932年的天文館通名物,“冰白熊”本鋪。結果被這排隊長龍的大場面,嚇了一大跳。時間不允許,就近尋到這家“蜂樂饅頭”店。暑熱,就簡單地大號的煉乳刨冰、點心再加烏龍茶,權作午餐吧。曬曬帳單,看看物價,兩人共700日元。
到點集合,離開天文館通,軌道電車往海邊港口。八月,午後的陽光甚猛烈,就乾脆調整一下原計劃,和7歲小團友一起,大家都去水族館逛逛吧。穿過碼頭,還未到水族館,便有驚喜。館外露天的海豚表演。而且,這海豚表演的水道,與港口海灣並非隔離。擠進人群裡圍觀,也與團友們感歎這海洋生態與海水的清澈。
這座鹿兒島水族館,其實也是第一次來。前些年的旅行,帶孩子們走過沖繩、大阪、伊勢鳥羽等等日本各地,大大小小的水族館,都非常有品質。即便成人、老人也都可以逛得很開心。這座水族館並不算大、也不算新,但建築空間、規劃布展等等均足見匠心。旅遊紀念品的企劃與設計亦很有意思、頗可圈點。順手挑幾張有趣的圖片吧。
這群白板用小磁釘,就看得令人微笑起來。去過福建、品過閩菜的,大概都能認識,“土筍凍”,也名“塗筍凍”,海中沙蟲也。明代周亮工,福建按察使任上所撰《閩小記》,載“予在閩常食土筍凍,味甚鮮異,但聞生於海濱,形似蚯蚓,即沙巽也”。
福建民間又有傳說,“塗筍凍”這道菜,其發明人乃延平郡王鄭成功。這傳說多半演義而已,但鄭成功的出生地,倒的確就在近旁,北九洲長崎縣的平戶,大航海時代的一座海港小城。2012年九州旅行,特意由長崎,翻山越嶺地去拜望過。另一個大故事了,有暇另述吧。
圖中的各種海魚模型甚生動。拿手裡,翻過來一看,居然明信片。只是不曉得日本的郵局,是否能實寄了。
順便就把昨日賣的“關子”,給揭一個謎底吧:日本旅行,各地各處景點,包括大多數有意思的車站,均會很細緻、暖心地備有專設的旅遊紀念圖章。
旅人們,若旅途中備上一個小筆記本,一路留心尋覓,敲下來,亦會是一個有趣也有意思的,自己送給自己的,一本不可複製的《旅圖筆記》。
篤悠悠地逛完水族館,返回港口碼頭。夕陽漸漸西下,正好渡海,往櫻島。船上遠望,櫻島火山藏在雲中。
登上櫻島,海風習習,頗是悠涼。大家一起,悠然漫步,徒步到錦江灣的櫻島海濱公園。
大海對面,夕陽照耀下的鹿兒島城,一片溫潤。海濱公園設有長長的足湯溫泉,眾人一邊感歎美景,一邊齊齊地坐下來。與多年遊覽此地時一模一樣,幾隻可愛的貓咪,馬上溜出來陪伴。瀕海鄰火山地泡著溫泉,再回望,櫻島火山口,正噴發得濃煙滾滾。慨歎之余問大家,應是生平第一次,與一座噴發中的活火山,如此近距離的相伴啦吧?眾人思之,亦是紛紛歎息,皆曰然。尤其同行同座的幾位老年團友,或許便是一生一次的“一期一會”吧。
這山海之間、火山落日的美景奇景,夕陽西下,悠然的海風與溫暖的足浴,這種愜意,這份靜享,令人捨不得它結束。天色漸暮,還是得起身。微有硫磺味道的海風中,櫻島火山噴發濃煙前,留下這張,眾人皆赤足而立的旅途合影。
返碼頭,再渡海回城。路上掏出手機,這遊學旅程的第二日,從清晨到此刻黃昏,居然已徒步超過2.4萬步。
碼頭正登船,一輪落日如丸,如此溫暖地與天與地鑲嵌成一線,恰是由日而晝的刹那之間。於是天地山川與島嶼城池,皆被這輪落日渲染出、驚詫出由橘而紫的神奇變幻,揮灑得彩霞漫天。
Graphic Editing:株式會社 K&P / K&P Tokyo
Release:2018-08
-
- PROFESSIONAL
- Cultural Exchange
- Art & Cultural Activity
- Branding & Design
-
- CONSULTATION
- Q&A
-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