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我還未出生的時候,就天天在媽媽的肚子裡聽琵琶的聲音和樂曲,因為我媽媽是琵琶演奏家。所以,對我而言,琵琶幾乎就等於“胎教”了吧。
……在我開始學琵琶的時候,舅舅王范地對我說:學習琵琶,就是你人生的敲門磚。他說不希望我只是成為一個琵琶匠人,而是把演奏作為人生的一部分,從學習琵琶當中悟出做人的道理。他給我出了一個,我要用一生来解讀的課題。
(1)王範地(1933 – 2017.12),中國琵琶大師,音樂家、教育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祖籍浙江寧波,出生於上海。早年師從琵琶演奏家馬林生、李廷松和絲竹樂演奏家陳永祿。曾任中華傳統樂會首任會長、中國音樂學院彈撥樂教研室主任。自上世紀50年代起,即從事進行琵琶、民族音樂教學與理論研究,不僅是中國琵琶的一代宗師,也是我國民族音樂的大師級教授。
(2)普門義則(1911-2003),又名普門院紫城,日本琵琶、正傳薩摩琵琶普門院流一代宗師。
(3)拓植元一(1937-),愛知縣生,日本音樂學者,國立音樂大學教授、東京藝術大學教授。東洋音樂學會會長、國際傳統音樂學會(ICTM)理事。
(4)《神田川》,日本民謠組合かぐや姫演唱的歌曲,喜多條忠作詞、南こうせつ作曲。被譽為昭和十大名曲之一。
(5)團伊玖磨(1924—2001),著名音樂家,日本三大作曲家之一,日本藝術院會員,日本歌劇研究所所長。熱愛中華文化,一生致力於中日文化交流,曾任日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
王曉東 / 藝術履歷
旅日琵琶演奏家、音樂家。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講師。中國西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客座教授。1963年生於北京,出身於音樂藝術世家,自八歲起,即師從其母、琵琶演奏家王行珍及琵琶大師、音樂教育家王範地(1)修習琵琶。1987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民樂系,師從陳澤民老師;同年考入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任演奏員。
1991年,赴日留學,拜師正傳薩摩琵琶、普門院流一代宗師普門義則(2)。1993年,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入學,師從民族音樂學研究家拓植元一教授(3)。1996年,獲日本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碩士學位。
旅日近三十年來,一直活躍於日本、中國及亞洲音樂和演藝舞臺,勵志研究中國琵琶與民族音樂的多元化發展,並積極參與多元文化、音樂及藝術活動的跨界交流與推動。
——2006,《王暁東?中國琵琶の世界》,來日15周年記念音樂會,赤阪,紀尾井音樂廳。平面設計:小磯裕司 / NDC 日本設計中心
王曉東 / Q&A訪談
Q1:王曉東先生您好,謝謝您接收我們的訪談。您旅日研習音樂及琵琶藝術,已二十多快三十年。能分享一下,您當年赴日留學的背景和初衷麼?
我是1991年春來日本留學的。在此一年多前的春夏之交,那場眾所周知的事件在北京剛結束。國內形勢比較混亂,也由此帶來的變動,對文藝界、音樂圈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當時,我在國內(北京),從事與音樂相關的三、四個工作吧。第一個,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歌舞團的琵琶演奏員。第二,是北京白雲觀道教音樂的琵琶演奏員。第三,在某音響公司做音樂製作編輯。第四,則是音樂會、演出活動的企劃、組織等等工作。
由於此事件的影響,音樂會、演唱會,包括音樂製作都受到種種限制。連道教音樂會的演奏、演出都被說成了是死難者招魂的音樂,而受到壓制。於是,只剩下了全總文工團樂團的演奏員,這一份工作了。在樂團的工作,是半年到地方做巡迴演出,半年的排練與政治學習。大學畢業,剛工作兩三年,才二十四、五歲的年青人,對琵琶、對音樂,包括對工作、對生活的種種理想和欲望,都進入了一個苦悶的壓抑期。工作之餘的時間,就經常是和校友、同事們在麻將桌上渡過,甚至徹夜通宵。活得很迷茫。談了五年的女友也告吹。
在當時,也算我人生中最大的“失落期”吧,與我的琵琶恩師、也是我舅舅王范地先生長談了一次。他說,不願意看到我現在這樣的頹唐和荒廢,希望我出去看看,長長見識,去研究國外琵琶音樂的發展,學習國外的琵琶演奏方法。等國內安定了,再回來為音樂、為琵琶,為祖國效力。恰好那時,正值他與日本正傳薩摩琵琶大師普門義則進行日中國際文化的交流活動,於是把我推介給這位薩摩琵琶大師,後來跟隨他進行了三年的學習和研究。
由此契機,我在1991年的3月,背著一把琵琶,把2萬人民幣兌換成30萬日元,就這樣,獨自東渡扶桑,走上了旅日的留學修藝的道路。
Q2:赴日留學前,有過哪些擔心?想過會面對什麼困難麼?
當時覺得自己年輕,這是最大的本錢。年輕,任何困難都可以解決。周圍的校友、同事和朋友中,優秀人士貌似都去國外了。覺得自己也可以,走出去看一看,拼一拼。決定出國後,去單位辦手續。當時樂團的黨委書記,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大學畢業成為公務員,是不容易的事。隨意放棄國家幹部的編制,將來是會後悔的!跑去國外只是個流浪漢,你應該慎重考慮清楚!
多年前,黨委書記的這番話,一直沒有離開過我的腦海。後來,反而成為我遇到困難時候的一個“座右銘”。
Q3:您當時的夢想是什麼?
當時,我在樂團也只是個琵琶演奏員。種種的原因吧,遇到獨奏表演的時候,都叫女同志上臺。去國外演出,也是派女同志去。即使我的演奏水準、音色比較好,卻多是錄音棚或是伴奏這類的幕後工作。當時的我,當然不滿足於這樣的現狀和現實。我的夢想,是能有自己的樂隊,發表自己的作品,把從小喜歡的音樂,融入到琵琶音樂中去。當時這樣的環境,是不能夠滿足自己的音樂夢想的。
另外,還有一個很單純的夢想,就是想在東京,帶著家人,一起現場觀看日本豐田杯俱樂部世界競標賽的比賽。
Q4:分享一下,您當年初抵日本的感受。最讓你吃驚的、欣賞的或厭惡的是什麼?
當時到日本後,最吃驚的是日本社會的現代化程度。服務行業的發達、充實,到處是24小時便利店,夜生活的豐富,超市里各種各樣沒有見過的生活用品、食品、飲料等等。就像鄉巴佬進城似的。最讓我欣賞的,是日本的乾淨整潔、秩序有序等等的文明程度。在任何地方,都是自覺排隊,並且很有序、很整齊。還有日本人在工作上的認真,精細準確、嚴謹與責任感。
當然,最討厭的是當時的日本對中國的觀感、看法。九十年代初,正值日中關係從“蜜月期”關係走入“僵局、偏見”的過程當中,去入國管理局申請簽證,就是個非常頭疼的事。所有人都這樣認為。
從學校的宿舍搬出來,自己租房的時候,大多數的房東都不租給中國人。中國人太窮、沒錢,沒信用,做飯的油煙味也很重……等等。但是我說服了一家中介公司,得到了非常便宜房租的房子。而且在之後,仲介公司的老闆一直到現在,也是我的文化演出活動的支持者和後援團成員。
Q5:在與日本人的交往中,有哪些事情感動過你?哪些事情激怒過你?
在與日本人的交往中,讓我感動的事情非常的多。當我考上東京藝大的研究生時,一位日本琵琶老演奏家為了祝賀我考研成功,特地為我買了一套西服,又贈送生活費、學費,對我像自己兒子一樣。我只接收了西服,金錢方面被我婉言謝絕。還有另一位年紀蠻大的日本琵琶演奏家,在中日關係最困難的時候,特意給我來電話,說:如果有誰要是騷擾了你,請你馬上聯絡我……。
一位中日友好協會的老太太,常年把自己家的空房,提供給來自中國的年輕藝術家,免費居住。她是一個心臟病患者,在一次我們的中日友好音樂會上,激動得心臟犯病,送到醫院。就再也沒有回來。有一天,一位我琵琶音樂多年的粉絲、幫助過我不少的日本老太太,打電話給我說:被查患了癌症,還有三個月的生命……。我說:我馬上去探望您。她卻說:不要,不要你來見我。我已經變得你不認識的模樣了……。後來,我征得她家人的同意,背著琵琶,去探望她。在病床前,為她演奏了一曲。最後,她握著我的手,沒有任何表情,只是努力地點頭。
再有,我的日本保證人,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給我出很多證明,一直不求回報的幫著我,叫我銘心刻骨。有很多很多,讓我很感動的事情。至於激怒我的事兒,往往都是與日本人談論政治上的問題。所以,不和日本人談政治。
Q6:旅日近三十年,最心酸的是什麼?最幸福的又是什麼?
剛來日本不久的時候,日語程度不好,很多日本的事情又不理解,打工存點錢也頗不容易。給家裡、給父母打一個國際電話,就要花好幾千日元。中國的家庭你知道,和父母通話的時候,卻往往得到的不是安慰、鼓勵,而是得到父母的教訓。在這個時候,就會覺得自己的親人都不理解自己,而是莫名的教訓和訓斥。讓自己覺得最心酸的事情,是一次通完電話,記得在東京目黑車站附近,躲進一個寺廟,無人的院子角落,哭了快一個小時。也是我來日本後頭一次哭吧。
最幸福的事情,是被聘任為日本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講師。當時得到被聘任的消息,非常感動、非常興奮。多年來,自己在音樂、在琵琶藝術道路上的種種努力和付出,得到認可,而且能夠進入日本主流社會,我沒白努力。
Q7:曾否想過回國?為什麼?在你想放棄的瞬間,你堅持的又是什麼?
有過那麼兩次,都是在日中關係發生變化的時候。第一次,是2003年,日本經濟開始下滑,在日的文化、演藝工作機會巨減,而國內的發展趨勢向好。在日本的親戚給我打電話,建議我辭掉音樂方面工作,轉行,到日本的中國公司去就職。但是思考很久,我不想放棄音樂,放棄自己從童年就修習的琵琶,所以放棄了這次轉行與就職。
第二次,則是2012年的“釣魚島事件”,日中關係降至“冰點”的時候。有很多國內的朋友,都勸我應該回國工作。但是我覺得,音樂也好琵琶藝術也好,應該拋開政治,努力去做一些日中兩國關係的、文化與藝術的橋樑工作。包括不局限於琵琶、音樂範疇,開始更跨界、積極地參與到譬如電視臺的文化交流、訪談節目中,對日中之間、日本與世界之間,更多元的文化交流活動及溝通努力。
再說,我在日本有家人、孩子和很多朋友,捨不得離開他們。我有自己的樂隊,也離不開他們。我的琵琶教學,有很多的學生,他們也離不開我。二十七、八年下來,我生活的一些根基,已經在日本。
Q8:您在日本已經成家,能分享一下您私密的戀愛故事麼?
剛到日本的時候,學習薩摩琵琶,在琵琶教室裡遇到一位20歲、來自鹿兒島的日本姑娘。由於我的日語不好,日本琵琶老師就指定由這位姑娘幫我解說專業上的事情。這位薩摩姑娘非常喜歡中國,對中國的文化、藝術也有一定的理解。於是,我們很快就成了好朋友。當時也有一些演出活動,也會請她來為我伴奏,這樣我們的關係就越來越近,在一起的時間也越來越多。
終於有一天,我們決定要結婚了,可是得到了她父母的反對。後來她父母特意來到東京,來參加我的音樂會。終於得到了她父母和親族的承認。最後,她的父母、親族也成為了我音樂的忠實的觀眾。
當時,我,住在一個只有四疊半(約7、8平米)的小房子,她沒有小看我這個窮留學生。家裡沒有浴室,一起去澡堂洗澡,她會經常唱起那首著名的民謠《神田川》(4):
……二人で行った橫丁の風呂屋
一緒に出ようねって言ったのに
いつも私が待たされた
……若かったあの頃
何も恐くなかった
ただあなたのやさしさが
恐かった……
……兩人一起走進小街邊的澡堂
我們說好一起出來
但在外等待卻總是我
……那時那麼年輕
沒什麼好怕的
只是你的溫柔
讓我不安……
這些歌詞,似乎一直就在耳邊。這些年來,無論在音樂事業上,還是在生活上,我太太都給了我莫大的支持。
Q9:您是否後悔來到日本?如果再給一次機會,您是否還會同樣選擇?
天生沒有後悔藥,我不後悔來日本。唯一的遺憾,是沒能在父母身邊生活。希望天下的孩子們,都能在父母跟前生活。至於是否還會同樣的選擇,這事兒很難判斷。“人生沒有排練”。我來到日本,學習、工作與生活的這近三十年,也是當時的社會環境所造成的選擇吧。
Q10:最後一個問題,琵琶這門古老的樂器與音樂藝術,也是您從童年時即開始的、大半生修行。能為大家一個簡述,講講您心中的“琵琶”麼?
我還未出生的時候,就天天在媽媽的肚子裡聽琵琶的聲音和樂曲,因為我媽媽是琵琶演奏家。所以,對我而言,琵琶幾乎就等於“胎教”了吧。
琵琶自波斯東傳而來,吸收了眾多文化,經過無數洗禮後形成了現在的中國琵琶。同時我也認識到當在中國的大環境中,中國人採取開放和吸收文化的情況下,琵琶才會有大的變化和發展。同時也使我想起,琵琶從吟游詩人、宮廷音樂、藝人音樂、到文人音樂的變化,想起明代、清代至民國初期琵琶成為文人墨客的愛好以及在琴棋書畫中重要的位置,也回想起我童年時期,文化大革命的後期。兒時在北京,在外婆家的院子裡,幾乎每天會聽到舅舅王范地先生和他的好友們一起飲茶、彈琴,把演奏的品評,比喻成茶的味道。這些往事,對我以後的琵琶音樂人生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在我開始學琵琶的時候,舅舅王范地對我說:學習琵琶,就是你人生的敲門磚。他說不希望我只是成為一個琵琶匠人,而是把演奏作為人生的一部分,從學習琵琶當中悟出做人的道理。他給我出了一個,我要用一生来解讀的課題。
在我至今的人生中,結識的朋友影響著我的人生。比如在日本,通過演奏琵琶認識了電視臺的編導,在普及與演奏琵琶的同時,更有機會參加在電視裡跟大家介紹中國的文化、飲食、民俗、音樂、藝術等,結識了更多的朋友。同時也讓更多人知道琵琶這件古老又年輕的樂器。
——2000,與薩摩琵琶大師普門義則合影。
——2000,北京現代音樂學院講座
王曉東 / 主要音樂及演藝活動:
1998:中國琵琶傳統曲集《王暁東?中國琵琶の世界》,首張個人CD發表。
1999:《團伊玖磨作品巡迴演出》(5),擔任琵琶獨奏;東京、北海道等地巡演;
2000:日本“佐山雅弘爵士音樂團”日中巡演,東京、北京與大連等地;
2001-2012年:連續十二年受邀參加韓國“琴律學會紀念音樂會”;韓國首爾,國立國榮院禮楽堂。
2002:NHK紅白歌會,亞洲音楽作曲、演奏。
2004:美國瑪麗翁-蘭澤(Mario Lanza)基金主辦“世界音樂家盛會”,並當選為最傑出亞洲藝術家代表。
2006:《王暁東?中國琵琶の世界》來日15周年記念個人音樂會;東京赤阪,紀尾井音樂廳。
2008:汶川大地震“募捐音樂會”,王暁東音樂後援會主辦;東京、六本木。
2010:上海世博會,“日本文化主題周”活動總主持人、演奏嘉賓。
2011:日本東北大地震“募捐音樂會”,王暁東音樂後援會主辦;東京、神阪町。
2016:日本熊本大地震“募捐音樂會”,王暁東音樂後援會主辦;東京、渋谷。
2017:《孫文?梅屋莊吉友情月間 / 中國琵琶音樂會》,長崎。
2017:京都之秋音樂祭《邦樂-風韻》音樂會;京都音樂廳。
出版有《中國樂器-月下的琵琶》(2003)、《大陸之風-中國琵琶的魅力》(2004)、《王暁東?中國琵琶の世界 / 第2季-隨夢》(2006)等音樂CD。曾參與2008-2012年MX東京テレビ(大江戶電視臺),文化訪談《モーニングサブリ / 早安營養劑》及《ゴールデンアワー / 黃金時間》等節目之嘉賓主持;並參演《料理仙姬》、《相棒》等多部著名電視連續劇。
——2000-12,上海,“日本設計+”中国交流活動;左起 1、王曉東先生;3、日本設計師、小磯裕司先生;4、柯力先生
——2018,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授課中
Picture Provide:王曉東音樂工作室 / Wang Xiaodong Music Studio
Graphic Editing:柯力工作室 / Keli Studio
Release:2018-07
王曉東 / 藝術履歷
旅日琵琶演奏家、音樂家。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講師。中國西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客座教授。1963年生於北京,出身於音樂藝術世家,自八歲起,即師從其母、琵琶演奏家王行珍及琵琶大師、音樂教育家王範地(1)修習琵琶。1987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民樂系,師從陳澤民老師;同年考入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任演奏員。
1991年,赴日留學,拜師正傳薩摩琵琶、普門院流一代宗師普門義則(2)。1993年,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入學,師從民族音樂學研究家拓植元一教授(3)。1996年,獲日本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碩士學位。
旅日近三十年來,一直活躍於日本、中國及亞洲音樂和演藝舞臺,勵志研究中國琵琶與民族音樂的多元化發展,並積極參與多元文化、音樂及藝術活動的跨界交流與推動。
——2006,《王暁東?中國琵琶の世界》,來日15周年記念音樂會,赤阪,紀尾井音樂廳。平面設計:小磯裕司 / NDC 日本設計中心
王曉東 / Q&A訪談
Q1:王曉東先生您好,謝謝您接收我們的訪談。您旅日研習音樂及琵琶藝術,已二十多快三十年。能分享一下,您當年赴日留學的背景和初衷麼?
我是1991年春來日本留學的。在此一年多前的春夏之交,那場眾所周知的事件在北京剛結束。國內形勢比較混亂,也由此帶來的變動,對文藝界、音樂圈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當時,我在國內(北京),從事與音樂相關的三、四個工作吧。第一個,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歌舞團的琵琶演奏員。第二,是北京白雲觀道教音樂的琵琶演奏員。第三,在某音響公司做音樂製作編輯。第四,則是音樂會、演出活動的企劃、組織等等工作。
由於此事件的影響,音樂會、演唱會,包括音樂製作都受到種種限制。連道教音樂會的演奏、演出都被說成了是死難者招魂的音樂,而受到壓制。於是,只剩下了全總文工團樂團的演奏員,這一份工作了。在樂團的工作,是半年到地方做巡迴演出,半年的排練與政治學習。大學畢業,剛工作兩三年,才二十四、五歲的年青人,對琵琶、對音樂,包括對工作、對生活的種種理想和欲望,都進入了一個苦悶的壓抑期。工作之餘的時間,就經常是和校友、同事們在麻將桌上渡過,甚至徹夜通宵。活得很迷茫。談了五年的女友也告吹。
在當時,也算我人生中最大的“失落期”吧,與我的琵琶恩師、也是我舅舅王范地先生長談了一次。他說,不願意看到我現在這樣的頹唐和荒廢,希望我出去看看,長長見識,去研究國外琵琶音樂的發展,學習國外的琵琶演奏方法。等國內安定了,再回來為音樂、為琵琶,為祖國效力。恰好那時,正值他與日本正傳薩摩琵琶大師普門義則進行日中國際文化的交流活動,於是把我推介給這位薩摩琵琶大師,後來跟隨他進行了三年的學習和研究。
由此契機,我在1991年的3月,背著一把琵琶,把2萬人民幣兌換成30萬日元,就這樣,獨自東渡扶桑,走上了旅日的留學修藝的道路。
Q2:赴日留學前,有過哪些擔心?想過會面對什麼困難麼?
當時覺得自己年輕,這是最大的本錢。年輕,任何困難都可以解決。周圍的校友、同事和朋友中,優秀人士貌似都去國外了。覺得自己也可以,走出去看一看,拼一拼。決定出國後,去單位辦手續。當時樂團的黨委書記,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大學畢業成為公務員,是不容易的事。隨意放棄國家幹部的編制,將來是會後悔的!跑去國外只是個流浪漢,你應該慎重考慮清楚!
多年前,黨委書記的這番話,一直沒有離開過我的腦海。後來,反而成為我遇到困難時候的一個“座右銘”。
Q3:您當時的夢想是什麼?
當時,我在樂團也只是個琵琶演奏員。種種的原因吧,遇到獨奏表演的時候,都叫女同志上臺。去國外演出,也是派女同志去。即使我的演奏水準、音色比較好,卻多是錄音棚或是伴奏這類的幕後工作。當時的我,當然不滿足於這樣的現狀和現實。我的夢想,是能有自己的樂隊,發表自己的作品,把從小喜歡的音樂,融入到琵琶音樂中去。當時這樣的環境,是不能夠滿足自己的音樂夢想的。
另外,還有一個很單純的夢想,就是想在東京,帶著家人,一起現場觀看日本豐田杯俱樂部世界競標賽的比賽。
Q4:分享一下,您當年初抵日本的感受。最讓你吃驚的、欣賞的或厭惡的是什麼?
當時到日本後,最吃驚的是日本社會的現代化程度。服務行業的發達、充實,到處是24小時便利店,夜生活的豐富,超市里各種各樣沒有見過的生活用品、食品、飲料等等。就像鄉巴佬進城似的。最讓我欣賞的,是日本的乾淨整潔、秩序有序等等的文明程度。在任何地方,都是自覺排隊,並且很有序、很整齊。還有日本人在工作上的認真,精細準確、嚴謹與責任感。
當然,最討厭的是當時的日本對中國的觀感、看法。九十年代初,正值日中關係從“蜜月期”關係走入“僵局、偏見”的過程當中,去入國管理局申請簽證,就是個非常頭疼的事。所有人都這樣認為。
從學校的宿舍搬出來,自己租房的時候,大多數的房東都不租給中國人。中國人太窮、沒錢,沒信用,做飯的油煙味也很重……等等。但是我說服了一家中介公司,得到了非常便宜房租的房子。而且在之後,仲介公司的老闆一直到現在,也是我的文化演出活動的支持者和後援團成員。
Q5:在與日本人的交往中,有哪些事情感動過你?哪些事情激怒過你?
在與日本人的交往中,讓我感動的事情非常的多。當我考上東京藝大的研究生時,一位日本琵琶老演奏家為了祝賀我考研成功,特地為我買了一套西服,又贈送生活費、學費,對我像自己兒子一樣。我只接收了西服,金錢方面被我婉言謝絕。還有另一位年紀蠻大的日本琵琶演奏家,在中日關係最困難的時候,特意給我來電話,說:如果有誰要是騷擾了你,請你馬上聯絡我……。
一位中日友好協會的老太太,常年把自己家的空房,提供給來自中國的年輕藝術家,免費居住。她是一個心臟病患者,在一次我們的中日友好音樂會上,激動得心臟犯病,送到醫院。就再也沒有回來。有一天,一位我琵琶音樂多年的粉絲、幫助過我不少的日本老太太,打電話給我說:被查患了癌症,還有三個月的生命……。我說:我馬上去探望您。她卻說:不要,不要你來見我。我已經變得你不認識的模樣了……。後來,我征得她家人的同意,背著琵琶,去探望她。在病床前,為她演奏了一曲。最後,她握著我的手,沒有任何表情,只是努力地點頭。
再有,我的日本保證人,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給我出很多證明,一直不求回報的幫著我,叫我銘心刻骨。有很多很多,讓我很感動的事情。至於激怒我的事兒,往往都是與日本人談論政治上的問題。所以,不和日本人談政治。
Q6:旅日近三十年,最心酸的是什麼?最幸福的又是什麼?
剛來日本不久的時候,日語程度不好,很多日本的事情又不理解,打工存點錢也頗不容易。給家裡、給父母打一個國際電話,就要花好幾千日元。中國的家庭你知道,和父母通話的時候,卻往往得到的不是安慰、鼓勵,而是得到父母的教訓。在這個時候,就會覺得自己的親人都不理解自己,而是莫名的教訓和訓斥。讓自己覺得最心酸的事情,是一次通完電話,記得在東京目黑車站附近,躲進一個寺廟,無人的院子角落,哭了快一個小時。也是我來日本後頭一次哭吧。
最幸福的事情,是被聘任為日本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講師。當時得到被聘任的消息,非常感動、非常興奮。多年來,自己在音樂、在琵琶藝術道路上的種種努力和付出,得到認可,而且能夠進入日本主流社會,我沒白努力。
Q7:曾否想過回國?為什麼?在你想放棄的瞬間,你堅持的又是什麼?
有過那麼兩次,都是在日中關係發生變化的時候。第一次,是2003年,日本經濟開始下滑,在日的文化、演藝工作機會巨減,而國內的發展趨勢向好。在日本的親戚給我打電話,建議我辭掉音樂方面工作,轉行,到日本的中國公司去就職。但是思考很久,我不想放棄音樂,放棄自己從童年就修習的琵琶,所以放棄了這次轉行與就職。
第二次,則是2012年的“釣魚島事件”,日中關係降至“冰點”的時候。有很多國內的朋友,都勸我應該回國工作。但是我覺得,音樂也好琵琶藝術也好,應該拋開政治,努力去做一些日中兩國關係的、文化與藝術的橋樑工作。包括不局限於琵琶、音樂範疇,開始更跨界、積極地參與到譬如電視臺的文化交流、訪談節目中,對日中之間、日本與世界之間,更多元的文化交流活動及溝通努力。
再說,我在日本有家人、孩子和很多朋友,捨不得離開他們。我有自己的樂隊,也離不開他們。我的琵琶教學,有很多的學生,他們也離不開我。二十七、八年下來,我生活的一些根基,已經在日本。
Q8:您在日本已經成家,能分享一下您私密的戀愛故事麼?
剛到日本的時候,學習薩摩琵琶,在琵琶教室裡遇到一位20歲、來自鹿兒島的日本姑娘。由於我的日語不好,日本琵琶老師就指定由這位姑娘幫我解說專業上的事情。這位薩摩姑娘非常喜歡中國,對中國的文化、藝術也有一定的理解。於是,我們很快就成了好朋友。當時也有一些演出活動,也會請她來為我伴奏,這樣我們的關係就越來越近,在一起的時間也越來越多。
終於有一天,我們決定要結婚了,可是得到了她父母的反對。後來她父母特意來到東京,來參加我的音樂會。終於得到了她父母和親族的承認。最後,她的父母、親族也成為了我音樂的忠實的觀眾。
當時,我,住在一個只有四疊半(約7、8平米)的小房子,她沒有小看我這個窮留學生。家裡沒有浴室,一起去澡堂洗澡,她會經常唱起那首著名的民謠《神田川》(4):
……二人で行った橫丁の風呂屋
一緒に出ようねって言ったのに
いつも私が待たされた
……若かったあの頃
何も恐くなかった
ただあなたのやさしさが
恐かった……
……兩人一起走進小街邊的澡堂
我們說好一起出來
但在外等待卻總是我
……那時那麼年輕
沒什麼好怕的
只是你的溫柔
讓我不安……
這些歌詞,似乎一直就在耳邊。這些年來,無論在音樂事業上,還是在生活上,我太太都給了我莫大的支持。
Q9:您是否後悔來到日本?如果再給一次機會,您是否還會同樣選擇?
天生沒有後悔藥,我不後悔來日本。唯一的遺憾,是沒能在父母身邊生活。希望天下的孩子們,都能在父母跟前生活。至於是否還會同樣的選擇,這事兒很難判斷。“人生沒有排練”。我來到日本,學習、工作與生活的這近三十年,也是當時的社會環境所造成的選擇吧。
Q10:最後一個問題,琵琶這門古老的樂器與音樂藝術,也是您從童年時即開始的、大半生修行。能為大家一個簡述,講講您心中的“琵琶”麼?
我還未出生的時候,就天天在媽媽的肚子裡聽琵琶的聲音和樂曲,因為我媽媽是琵琶演奏家。所以,對我而言,琵琶幾乎就等於“胎教”了吧。
琵琶自波斯東傳而來,吸收了眾多文化,經過無數洗禮後形成了現在的中國琵琶。同時我也認識到當在中國的大環境中,中國人採取開放和吸收文化的情況下,琵琶才會有大的變化和發展。同時也使我想起,琵琶從吟游詩人、宮廷音樂、藝人音樂、到文人音樂的變化,想起明代、清代至民國初期琵琶成為文人墨客的愛好以及在琴棋書畫中重要的位置,也回想起我童年時期,文化大革命的後期。兒時在北京,在外婆家的院子裡,幾乎每天會聽到舅舅王范地先生和他的好友們一起飲茶、彈琴,把演奏的品評,比喻成茶的味道。這些往事,對我以後的琵琶音樂人生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在我開始學琵琶的時候,舅舅王范地對我說:學習琵琶,就是你人生的敲門磚。他說不希望我只是成為一個琵琶匠人,而是把演奏作為人生的一部分,從學習琵琶當中悟出做人的道理。他給我出了一個,我要用一生来解讀的課題。
在我至今的人生中,結識的朋友影響著我的人生。比如在日本,通過演奏琵琶認識了電視臺的編導,在普及與演奏琵琶的同時,更有機會參加在電視裡跟大家介紹中國的文化、飲食、民俗、音樂、藝術等,結識了更多的朋友。同時也讓更多人知道琵琶這件古老又年輕的樂器。
——2000,與薩摩琵琶大師普門義則合影。
——2000,北京現代音樂學院講座
王曉東 / 主要音樂及演藝活動:
1998:中國琵琶傳統曲集《王暁東?中國琵琶の世界》,首張個人CD發表。
1999:《團伊玖磨作品巡迴演出》(5),擔任琵琶獨奏;東京、北海道等地巡演;
2000:日本“佐山雅弘爵士音樂團”日中巡演,東京、北京與大連等地;
2001-2012年:連續十二年受邀參加韓國“琴律學會紀念音樂會”;韓國首爾,國立國榮院禮楽堂。
2002:NHK紅白歌會,亞洲音楽作曲、演奏。
2004:美國瑪麗翁-蘭澤(Mario Lanza)基金主辦“世界音樂家盛會”,並當選為最傑出亞洲藝術家代表。
2006:《王暁東?中國琵琶の世界》來日15周年記念個人音樂會;東京赤阪,紀尾井音樂廳。
2008:汶川大地震“募捐音樂會”,王暁東音樂後援會主辦;東京、六本木。
2010:上海世博會,“日本文化主題周”活動總主持人、演奏嘉賓。
2011:日本東北大地震“募捐音樂會”,王暁東音樂後援會主辦;東京、神阪町。
2016:日本熊本大地震“募捐音樂會”,王暁東音樂後援會主辦;東京、渋谷。
2017:《孫文?梅屋莊吉友情月間 / 中國琵琶音樂會》,長崎。
2017:京都之秋音樂祭《邦樂-風韻》音樂會;京都音樂廳。
出版有《中國樂器-月下的琵琶》(2003)、《大陸之風-中國琵琶的魅力》(2004)、《王暁東?中國琵琶の世界 / 第2季-隨夢》(2006)等音樂CD。曾參與2008-2012年MX東京テレビ(大江戶電視臺),文化訪談《モーニングサブリ / 早安營養劑》及《ゴールデンアワー / 黃金時間》等節目之嘉賓主持;並參演《料理仙姬》、《相棒》等多部著名電視連續劇。
——2000-12,上海,“日本設計+”中国交流活動;左起 1、王曉東先生;3、日本設計師、小磯裕司先生;4、柯力先生
——2018,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授課中
Picture Provide:王曉東音樂工作室 / Wang Xiaodong Music Studio
Graphic Editing:柯力工作室 / Keli Studio
Release:2018-07
-
- PROFESSIONAL
- Cultural Exchange
- Art & Cultural Activity
- Branding & Design
-
- CONSULTATION
- Q&A
- Information